<acronym id="hsjbf"></acronym>

<td id="hsjbf"></td>
  • 
    
  • <p id="hsjbf"></p>
    <track id="hsjbf"><ruby id="hsjbf"></ruby></track>
    1. 首   頁 走進漢臺 新聞中心 政府信息公開 政務服務 互動交流 專題專欄

      史志古籍中張魯在漢中的遺跡與傳說

      東漢末年,政治腐敗。在桓帝、靈帝之際,統治階級內部官僚、外戚、宦官之間爭相專權,豪強地主放手兼并土地,給老百姓帶來了無窮的災難。加之邊境戰亂不止,社會動蕩,天災嚴重,萬民饑流,人相啖食,民不聊生,終于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戰爭。在此期間,張魯自191年雄踞漢中,到215年歸降曹操,前后25年。處于當時天下大亂的歷史背景下,張魯在漢中立下了保境安民的歷史功績,他推行的一些新制度、新辦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被壓迫的貧苦農民的愿望,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,因此,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支持,使漢中成為當時最平靜的地區。張魯創立“五斗米道”政教合一的新政權,既記載于陳壽《三國志》、常璩《華陽國志》、范曄《后漢書》、酈道元《水經注》等著名的歷史典籍中,其遺跡和傳說也多散見于清康熙年間漢中知府滕天綬主修的《漢南郡志》、清嘉慶年間漢中知府嚴如熤主修的《續修漢南郡志》、清代孫銘鐘主編的《勉縣志》,以及《續修南鄭縣志》等漢中地區大量的地方志書和地情資料書籍之中,其影響比較深遠而廣泛。

      漢靈帝中平元年(184),太平道領袖張角以“蒼天已死,黃天當立,歲在甲子,天下大吉”為口號,自稱“天公將軍”,在河北巨鹿發動起義,史稱“黃巾起義”。起義如烈火燎原,很快蔓延全國。四川五斗米道領袖張修響應張角的起義,在巴、蜀起兵造反,曾一度進入漢中境內。黃巾起義被鎮壓后,張修起義也失敗了。失敗后張修歸降益州牧劉焉。而為《三國志》作注的裴松之認為在巴、蜀響應黃巾起義的領袖并不是張修,而是張魯的父親張衡。裴松之的說法不無道理,因為五斗米道的創始人是張魯的爺爺張陵,張衡子承父業,當了五斗米道的首領,領導了巴、蜀地區的五斗米道起義。黃巾起義雖沒有推翻黑暗腐朽的東漢朝廷,但東漢王朝在農民革命的風暴中土崩瓦解了,以致出現天下大亂、軍閥割據。東漢朝廷喪失了對許多地方的控制,各地軍閥為爭奪土地、人口、資源而相互攻擊。

      漢獻帝初平二年(191),益州牧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、張修為別部司馬率軍進攻漢中?!度龂尽堲攤鳌氛f張魯“字公祺,沛國豐人也。祖父陵,客蜀,學道鵠鳴山中,造作道書以惑百姓,從道者出五斗米,故世稱‘米賊’。陵死,子衡行其道;衡死,魯復行之?!睆堲數淖娓笍埩?,漢順帝時期從豐縣遷徙到蜀地,在鶴鳴山學道,并創立五斗米道。張陵死后,其子張衡繼承張陵的衣缽,繼續在蜀地傳播五斗米道。張魯的母親容貌美麗、風姿綽約,與益州牧劉焉關系十分密切,常常到劉焉府中。從《后漢書·劉焉傳》的描述看,張魯母親似乎與劉焉有些曖昧關系,張魯的督義司馬之職也與張魯母親活動游說密不可分。張魯、張修攻克漢中城,殺死漢中太守蘇固及南鄭豪強趙嵩、城固豪強陳調等人,并出兵攻占邊郡。占據漢中后張魯殺了張修,吞并了張修部眾,勢力更大。其后切斷褒斜道交通,殺掉東漢朝廷前來漢中的使者,斷絕與漢王朝的往來。興平元年(194)劉焉疽癰發背病死,其子劉璋即位為益州牧。張魯認為劉璋暗弱,不服從劉璋統轄。劉璋一怒之下殺了張魯的母親及家人。并派大將龐羲率兵攻打張魯,張魯打敗龐羲并順勢奪取了巴郡的一些地方。從此,張魯斷絕了與益州的關系,割據漢中,改漢中郡為漢寧郡。東漢朝廷無力平定漢中的張魯,只得任命張魯為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,只要求張魯保持承認朝廷并納貢即可。至此,張魯建立了以漢中為中心的農民政權,史稱“張魯政權”。

      張魯在漢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。它的組織形式是和宗教(“五斗米道”)的組織形式一致的,政權和教權也是合一的。首先,張魯打破了東漢朝廷建立的政權體系,創立的新政權不用當時例行的太守縣令等名號。張魯雖然接受了東漢朝廷授予的漢寧太守之職,但在漢中他自號“君師”,廢除原有的官僚體系,其手下的管理官員稱為“大祭酒”“祭酒”,新加入五斗米道的人被稱為“鬼卒”,由祭酒、大祭酒管理。其次,張魯在其統治區域內建立了宗教色彩極濃厚的道德體系,要求其信眾“誠信不欺詐”,若有了疾病,先自我反省自己的過失。再次,經濟上建立民間的互助救濟體系。在張魯統治的區域內,道路上每隔一段建有一處“義舍”,可以免費招待吃飯,收容難民,備有“義米、義肉”,供行人無償食用、量腹取足。第四,民事管理上采取教育與懲罰相結合,并組織群眾練武種地,實行勞武結合,民有小過,罰修路一百步,以勞代刑,對發展交通起了積極作用。若民有罪,教育三次不改正才施刑,使犯罪者死而無怨、罰而不悔,官民之間皆以誠相待,互不欺詐,使民心悅誠服,樂而從之。第五,民族關系方面,各族一律平等,和睦相處。漢中是漢、氐、羌各族雜居的地區,以前由于統治階級的挑撥,民族隔閡很深,張魯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新政策得到了各民族的擁護,使各族之間和睦相處,收到了“巴、漢、夷民多便之”的良好效果。

      建安十六年(211),曹操、馬超、韓遂戰于潼關,深受戰亂兵燹禍害的數萬關中百姓從子午谷翻越秦嶺逃到漢中,張魯接納并安排了他們的生活與生產。從漢獻帝初平二年(191)到漢獻帝建安二十年(215)二十多年間,在張魯的統治下,漢中是一片和平、安寧、祥和的土地,大多數年頭風調雨順、沒有戰爭、沒有饑饉、民生安定。張魯統治漢中比較得民心。當時有人在漢中得到一枚玉印,以為是祥瑞之兆,于是勸張魯稱漢寧王。張魯部下功曹閻圃勸他不要急于稱王以成為眾矢之的,給自己招來災禍。張魯聽從了閻圃的諫言,沒有稱漢寧王。

      建安二十年三月,曹操親率大軍西征張魯。曹操率軍抵達關中后,先由陳倉(今陜西寶雞市)進軍武都、河池等氐人聚居區,氐人在其首領竇茂的率領下憑借自然天險殊死抵抗,被曹操部將張郃、朱靈擊潰。竇茂帶領萬余人逃至河池負隅頑抗,后被曹軍徹底剿滅。曹操又繼續西進西平、金城討伐韓遂殘部。韓遂軍內部發生內訌,韓遂部將麹演、蔣石等人殺了韓遂,并將韓遂的首級獻給曹操。曹操兵不血刃平定了西平、金城。七月,曹操率兵由散關抵達漢中地區的陽平關(在今勉縣水磨灣)。張魯原已有意向曹操投降,但張魯之弟張衛不肯就范,要與曹軍一搏,在陽平關依山修筑十余里的營寨抵御曹軍。曹操大軍到陽平關后久攻不下,糧草已供應不上,正準備撤軍。一個偶然的機會,戰場形勢突然逆轉,張衛的軍隊莫名其妙地失敗了。史書中關于張衛的失敗還有兩種解釋:《魏名臣奏》說是曹操的一支軍隊夜間撤退時迷了路,誤打誤撞進入張衛的軍營,張衛軍隨即潰散,曹軍占領了陽平關?!妒勒Z》說曹操撤軍之夜突然有數千頭麋鹿闖入張衛軍營,張衛的軍隊驚慌失措。恰在此時曹操部將高祚的也誤入張衛營中。高祚命部下擊鼓吹號,召集其他部隊。張衛以為自己的部隊已被曹軍消滅,只好投降。奪取陽平關后,曹操迅速占領了南鄭(今漢中市城區)。張魯翻越米倉山逃往巴中,投奔賨人領袖杜濩。張魯逃跑時有人建議將寶貨倉庫全部燒毀,而張魯認為寶貨倉庫應屬于國家,在曹軍到南鄭之前完整地封存了這些寶貨府庫。十一月,張魯從巴山回到南鄭向曹操投降。

      因張魯保全了漢中的府庫、財寶、糧食、城池、百姓,并主動投降,曹操善待了投降后的張魯。封張魯為閬中侯,食邑萬戶,并封張魯五子為列侯,為自己的兒子曹宇娶張魯之女為妻,與張魯結為兒女親家。張魯死后被追封為原侯,其子張富繼承爵位。常璩《華陽國志·漢中志》記載:“二十年,魏武帝西征魯,魯走巴中。先主將迎之,而魯功曹巴西閻圃說魯北降歸魏武:‘贊以大事,宜附讬;不然,西結劉備以歸之?!敳辉唬骸畬帪椴芄髋?,不為劉備上客!’遂委質魏武。武帝拜魯鎮南將軍,封襄平侯,又封其五子皆列侯?!薄度龂尽の涞奂o》說:“公軍入南鄭,盡得魯府庫珍寶?!笔拐鲬鸾肽耆狈o養的曹軍獲得了補充和休整。

      張魯在漢中盡管只統治了二十多年,但卻在漢中留下了許多遺跡與傳說。酈道元的《水經注·卷二十七》有關于勉縣張魯城的詳細記載:“沔水又東徑白馬戍南、浕水入焉。水北發武都氏中,南徑張魯城東。浕水又南徑張魯治東,水西山上,有張天師堂,于今民事之。庾仲雍謂山為白馬塞,堂為張魯治。東對白馬城,一名陽平關。浕水南流入沔,謂之浕口。其城西帶浕水,南面沔川,城側二水之交,故亦曰浕口城矣?!鼻宕鷮O銘鐘主編的《勉縣志》說:“縣東關土城即古之陽平關:一名白馬城,一名浕口城(見《水經注》)。北架山岡包蓮花池,西泉入內,自三國、南北朝皆為重鎮。如建安二十年曹操征張魯至陽平?!庇蓷钍烙裰骶?/font>1989年出版的《勉縣志·文化志》對張魯城有較詳實的記述:“張魯城與烽火臺遺址在縣城西7公里老城鄉走馬嶺上,與古陽平關遙相對峙。山上原有寨堡?!蹲x史方輿紀要》載:‘(東漢獻帝)初平二年(191)劉焉牧益州,以張魯為督義司馬,掩殺漢中太守(蘇固)。斷絕谷道?!瘱|漢時期,張魯曾在此筑城扼守。建安二十年(215)張魯被曹操征服,城夷為廢墟。走馬嶺又名烽燧山,古為通蜀要道,行軍走馬往來熙熙,故名走馬嶺。最高海拔1036米,兩山夾峙,東依浕水,南臨漢江,山頂平緩,城堡旁有烽火臺,俗名煙洞峁,‘漢時舉烽其上’,遣兵勤王。今城垣坍歿,烽火臺尚可辨識?!眹廊鐭值摹独m修漢南郡志》對張魯城也有記載,只是將其誤記在寧羌州境內。時光流逝、歲月滄桑,時間抹去了許多歷史記憶,今天張魯城遺跡也只能知其大概方位。

      民國時期南鄭縣知事郭鳳洲主持、柴守愚總纂、南鄭名儒藍培原主修的《續修南鄭縣志·卷一》,對張魯奔赴巴中的路線也有記載:“梅子壩關防,今名臺上。即米倉山,為張魯入巴中故道,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由喜神壩市鎮赴此四十五里,亦通川要隘。宋、元以來,久已設險,有事勢所必守?!睆堲斕油椭凶叩氖敲讉}道的一支,今天二南(陜西南鄭至四川南江)公路就是沿著這條古道修筑的。這條路上還有許多關于張魯的傳說,至今米倉山上還有傳說中張魯駐扎軍隊的營盤。

      張魯女兒的故事在漢中也廣泛流傳,不過多是神奇的演義,傳說張魯女與三國名將馬超是一對戀人。馬超投奔張魯來到漢中后,張魯女兒愛上了三國時期被稱為錦馬超的帥哥。但有情人未能成眷屬,無法與馬超結合。這不能不說是張魯女兒心中的一大遺憾。后張魯女兒嫁給曹操之子曹宇,郁郁而終,死后葬于漢水邊的灌子山,又稱觀子山上。站在觀子山上,天氣晴朗之時,可以望見武侯祠附近的馬超墓。張魯女兒名字叫什么在正史中沒查到,民間稱其名曰張瑛琪。張魯女兒戀馬超的傳說并不是空穴來風?!端涀?/font>·卷二十七》說:“漢水又東,黃沙水左注之。水北出遠山,山谷邃險,人跡罕交,溪曰五丈溪。水側有黃沙屯,諸葛亮所開也。其水南注漢水。南有女郎山,山上有女郎冢。遠望山墳,嵬嵬狀高,及即其所,裁有墳形。山上直路下出,不生草木,世人謂之女郎道。下有女郎廟及搗衣石,言張魯女也。有小水北流入漢,謂之女郎水?!鼻宕鷮O銘鐘主編《勉縣志·卷二·祠祀》“女郎廟:在縣東南四十里灌子山上,以祀張魯女也。今俗稱娘娘廟。王維《送楊長史入川》詩‘褒斜不容幰,之子去何之。鳥道一千里,猿聲十二時。官轎祭酒客,山木女郎祠。別后同明月,君應聽子規?!^女郎祠即指此廟?!睋度龂尽ゑR超傳》記載馬超與韓遂反目后被曹操打敗,“進退狼狽,乃奔漢中依張魯。魯不足與計事,內懷於邑,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,密書請降?!迸崴芍疄椤度龂尽纷髯r引用《典略》說:“是歲,曹公西征,與超等戰於河、渭之交,超等敗走。超至安定,遂奔涼州。詔收滅超家屬。超復敗於隴上。后奔漢中,張魯以為都講祭酒,欲妻之以女,或諫魯曰:‘有人若此不愛其親,焉能愛人?’魯乃止。初,超未反時,其小婦弟種留三輔,及超敗,種先入漢中。正旦,種上壽于超,超捶胸吐血曰‘闔門百口,一旦同命,今二人相賀邪?’后數從魯求兵,欲北取涼州,魯遣往,無利。又魯將楊白等欲害其能,超遂從武都逃入氐中,轉奔往蜀。是歲建安十九年也?!备鶕@段記載,張魯曾有將女兒嫁給馬超的打算,但有人打破嘴,沒能成就這段姻緣?;蛟S張魯女兒也有意于馬超,但畢竟不能違拗父親之命,盡管有一百個不愿意,但張魯將她許配給曹操之子曹宇。張魯女兒并沒有隨父親和曹宇回到鄴城,而葬在了勉縣,說明她剛剛嫁給曹宇就離世了。勉縣還流傳著女郎砧的傳說,這個傳說被清代康熙年間漢中知府滕天綬主修的《漢南郡志·卷二輿地志·軼事》記載:“張魯女浣衣山下,有白霧蒙身,回而有孕,恥之,欲自殺。將死,為婢曰:‘我死,剖腹視之?!救缪?,得龍子一雙,送之漢水。后有龍數至墓前,成溪。下有女郎廟及搗衣砧?!边@個傳說說張魯女是自殺身亡。未婚先孕,這在古代是很沒面子的事。而又說是人神感應,生的是龍子,這大約是民間善意的猜測??滴跏荒辏?/font>1672)閏七月,王士禎奉命主持四川鄉試從秦蜀古道過漢中時曾經過女郎廟,并作《女郎廟》一詩紀行。詩曰:“朝過女郎道,遙望女郎祠。溪水疑環佩,春山學黛眉。千秋丹橘熟,一徑碧苔滋。日暮神靈雨,西風滿旌旗?!迸蓮R位于自南鄭(今漢臺區)至沔縣的大道旁的山坡上。行色匆匆的王士禎沒有親自登山游覽女郎廟,只是遙望灌子山,欣賞了青翠黛色的秋山、環佩叮當的溪水、果實丹紅的橘林、青苔斑斑的山路。女郎廟現今是一座香火比較旺盛的娘娘廟,來上香火的多是祈求子嗣的善男信女。

      張魯曾對漢中做過一些善事,也是一位明大義、顧大局、敢負責、善創新、有擔當的封建社會的地方太守,一千八百多年后,漢中人民依然記得這位歷史人物,其名字和業績彪炳史冊。

     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|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妓女|国产清纯白嫩大学生|日本娇妻按摩被中出

      <acronym id="hsjbf"></acronym>

      <td id="hsjbf"></td>
    2. 
      
    3. <p id="hsjbf"></p>
      <track id="hsjbf"><ruby id="hsjbf"></ruby></track>